“半年的纠纷,半天就妥善解决了,律师调解员的专业让我们心服口服。”随着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一起特许加盟合同纠纷成为福建省福州市首例法律援助驻法院律师调解工作室成功调处的案件。
2018年2月,福州市司法局创设性地将法律援助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有机结合,率先启动律师调解试点工作,整合驻人民法院法律援助联络点及律师工作室资源,在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福建首家法律援助驻法院律师调解工作室,由法援律师作为中立第三方主持调解,协助纠纷各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解决争议。
“法律援助驻法院律师调解工作室可以发挥律师调解在专业性、高效性、灵活性、非官方性方面的特有优势,成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生力军,有助于更大程度源头解决矛盾纠纷。”福州市司法局副局长丁萍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截至今年3月,福州律师调解工作室共调解案件45件,调解成功13件。
延伸调解触角
福州某房产经纪公司与李先生因解除特许加盟合同引发纠纷。法院一审判决,李某向房产公司支付加盟费和门店补贴共计1.2万余元。李某不服,提起上诉。
案件经由福州中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办公室,最终到了福州市法援中心驻福州中院律师调解工作室值班律师调解员吴河漂手上。
仔细询问双方当事人、认真查看诉讼文书之后,考虑到双方对案件事实及适用法律没有太大争议,吴河漂认为调解的可能性较大,便建议双方考虑声誉和时间成本,接受合理赔偿数额。最终,房产公司同意赔偿金额为9000元,李先生承诺7天内款项到位,否则愿意按照法院判决数额执行。
“法律援助律师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充分发挥了法援中心长期在法院设立联络点的平台资源优势,还可以充分利用律师志愿者人才资源优势。”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闽霞说,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至今已设立47个法律援助站,将法律援助触角延伸至与民生权益保障密切相关的部门和领域。
提供人才支撑
2015年,福州法援中心建立了法律援助数据库,截至目前已有1035名律师,涵盖151家律所,其中民事专业分组16个、刑事专业分组8个,形成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队伍。2018年至今,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援助案件2882件,提供法律咨询19566人次,帮助农民工、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困难群体挽回经济损失2200多万元。
陈闽霞告诉记者,依托法律援助数据库,目前已有113名专业知识牢、职业操守好、执业经验多、沟通能力强、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的法律援助数据库律师成为特邀调解员,为律师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福建乾观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亮是首批驻法院特邀调解员之一。去年8月,一起已经打了一年多官司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到了他的手上。
陈甲将其名下房屋转卖给陈乙,双方约定,陈甲剩下的原银行贷款月供由陈乙承担。由于陈乙3次未按时汇入月供,陈甲认为其已构成违约,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支付违约赔偿金。一审法院判决合同继续履行,陈甲不服,提起上诉。
“我发现,本案法律关系较为清楚,案件事实较为明确,最主要的争议及难点就在于陈乙偿还银行贷款存在瑕疵的情况下,是否应当解除房产买卖合同。”陈亮告诉记者,调解过程中他发现,陈乙继续履行合同的意愿极高,同意支付相应的违约金。于是,陈亮分别从维护交易公平稳定和减少当事人讼累的角度,结合法律规定为双方当事人分析案件、协调解决途径。最终,在陈亮的专业调解下,陈甲、陈乙一致确认讼争房屋买卖合同继续履行,持续了一年多的纠纷6个小时内实现定分止争。
丰富调解方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2019年4月,依托福建省法律援助信息化平台,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开展“互联网+律师调解”的建设工作。
“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在线选择律师调解员、在线实时跟踪、在线视频调解三大功能,实现律师调解线上线下一体化。”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部工作人员王焓介绍说。
通过案件类型与调解员专业分组的精准对接,法律援助信息化平台可以把符合条件的律师调解员简历及信息通过短信推送给当事人,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律师调解员。选定后,平台自动短信通知调解员开展工作,联系当事人、确定调解方式、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等工作过程全程留痕。
此外,律师调解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在线主持调解,线上达成调解合意后即可制作调解书,这种远距离、面对面、低成本、无障碍的视频调解方式将大大降低当事人的时间成本。
“法律援助参与律师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也是新形势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的一种探索。”丁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