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不符合形式要件的代书遗嘱不宜认定为有效!| 家法||福州家事继承律师推荐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
来源|家事法苑(famlaw)
系遗嘱人真实意思表示能否认定有效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第二种意见认为,我国继承法对代书遗嘱采取严格法定主义的态度,继承法第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了代书遗嘱的形式要件,代书人栗某系再审申请人栗某某之女,与其有利害关系,不能视为见证人,而两位律师虽然见证了遗嘱过程,但均没有进行代书,因此,该代书遗嘱不符合继承法关于“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的形式要件,不宜认定为有效,而且“将谈话记录单独认定为代书遗嘱”的问题属于案件事实认定的范畴,不属于请示答复的范畴,应由审理该案的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案件事实依法审理认定。
第二,从严把握代书遗嘱形式要件的法理基础。遗嘱的形式,就是遗嘱人处分自己财产的意思表示的方式。立遗嘱是要式民事法律行为,遗嘱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才能产生法律效力。①我国现行遗嘱形式及其效力规则主要规定在继承法和《继承法意见》中。继承法对于遗嘱的形式予以明确规定的立法本意在于充分保证遗嘱真实,以维护遗嘱自由原则。具体而言,遗嘱形式遵循严格法定主义的法理依据在于:一方面,遗嘱毕竟是立遗嘱人对其财产的终意处分,且在其死后才能得以执行,因此,为了确保其真实性和严肃性,法律必要对遗嘱设以严格的要式性要求,来最大限度地防止他人伪造、篡改遗嘱内容。比如,自书遗嘱的内容须为被继承人亲笔书写,这样就比较容易识别遗嘱书写的主体,伪造自书遗嘱的难度就比较大。并且,自书遗嘱由遗嘱人自己书写,更能体现遗嘱人的真实意思。②而代书遗嘱是由他人书写,立遗嘱人虽有签名,但其意思表示要通过他人的代书来表达,其表达个人意愿的自由度会有所降低,如果没有其他形式要件的约束,立遗嘱人在他人胁迫或诱导下签名或者他人伪造遗嘱的情形就容易发生。另一方面,继承法对于代书遗嘱的形式要求虽然严格,但是并非苛刻,并不需要立遗嘱人付出太大代价即可以实现。即立遗嘱人意图通过代书遗嘱的形式来处分其身后的财产,只须找到两个以上的无利害关系的人来见证并由其中一人代书即可。如果这一相对简单的形式要求都无法满足,该代书遗嘱是否能够反映立遗嘱人的真实意图就值得怀疑,遗嘱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不易得到保证,遗嘱自由原则也就会落空。因此,有必要对继承法关于代书遗嘱法定形式要件的要求予以从严掌握,对违反法定形式要件的代书遗嘱,不宜认定为有效。
(撰稿人:陈龙业)
﹡注:当时本答复的形式为口头答复。
①吴国平:《海峡两岸遗嘱形式及效力规则比较与大陆相关立法之重构》,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②张萱、陶海荣:《打印遗嘱的法律性质和效力》,载《法学》2007年第9期。